基层动态
2012年外国语学院分会陈世丹教授三次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2012-12-06点击:2012年外国语学院分会陈世丹教授三次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题发言。
1.2012年12月1日“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灾难和创伤主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年12月1日,陈世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的“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灾难和创伤主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Trauma and Traumatic Narrative in The Book of Daniel”(“《但以理书》中的精神创伤与创伤叙事”)。陈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精神创伤是灾难性事件导致的、在心理过程中造成持续和深远影响甚至导致精神失常的心理伤害。弗洛伊德通过“谈话治疗”,帮助病人使潜意识中的创伤经历回到意识中来,从而让病人意识到创伤的原因,这样就能治好心理创伤。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强迫性地使受创伤者重现过去的创伤情景,将创伤与历史记忆联系起来,用创伤叙事治疗人们的精神创伤。创伤叙事是当代的一种主要文类或属于历史编撰元小说文类。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E. L. 多克特罗在其小说《但以理书》(1971)中,从左翼作家的视角,再现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美国政府对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实施的残酷政治迫害,给受迫害者的后代留下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小说用创伤叙事抚慰、治疗年青一代的精神创伤。
2. 2012年11月9日“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国际高端论坛”
2012年11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国际高端论坛”,陈世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这次国际高端学术论坛上做了“The Intertextual Structure and Language Games Formed with a Poem and a Commentary”(“诗歌与注释构成的互文结构和语言游戏”)的大会主旨发言。陈教授的发言认为,美国俄裔文体学家和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文学创作中,十分讲究全篇的文体结构,在细节上精雕细刻,在叙事上大胆探索,玩弄语言游戏,追求一种具有异常复杂性和迷惑性的艺术境界,邀请读者参与创作,否则作品意义不明。在小说《微暗的火》中,希德的诗歌与金保特的注释构成了一种互文结构,它表现了世界中相互作用与相互沟通的主题,也表现出艺术与生活之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同时,希德的诗与金保特的注释也构成了一种后现代语言游戏,它表明作者并不创造意义,因为作品没有所谓的原意,意义也不是作品现存的,必须无止境地在文本之外去寻求,每篇文本都必须置于更多的文本之中才能产生意义。
3. 2012年9月21日“人文精神与价值重构——2012年全国当代外国文学专题研讨会”
2012年9月21日陈世丹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在《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主办、河南理工大学承办的“人文精神与价值重构——2012年全国当代外国文学专题研讨会”大会上做了“冯内古特小说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社会重构”的主题发言。陈教授的发言系统论述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主张,认为冯内古特在其小说中深切地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主张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生态社会,认为冯内古特所主张的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联系性精神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陈世丹教授目前担任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他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社会生态学理论研究和生态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学科前沿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陈世丹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在2次国际和1次全国学术会议上的三次大会主题发言,均受到三个会议组委会的充分肯定和专家、教授和与会学者们的高度评价,这对于扩大中国人民大学在国际上和全国的学术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